微比恩 > 信息聚合 > 全国碳市场开门一周年:严查造假,交易还欠火候 | 焦点分析

全国碳市场开门一周年:严查造假,交易还欠火候 | 焦点分析

2022-07-17 09:30:00来源: 36氪

文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自2021年7月16日上线至今,“全国碳市场”启动已满一周年。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7月16日,全国碳市场交易量达到了1.94亿吨,累计成交额84.9亿元——已成为全球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,管控着全国总量四成的碳排放。 降碳,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,始终是一项严肃命题。国内的碳市场自然是一场重要且艰巨的尝试。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,但效率狂奔的另一面是,经济发展和碳排放之间,能否达到微妙的平衡。 号角已经吹响一年,全国碳市场的建立意味着,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将温室气体的控排任务落到企业,用“配额”和“碳价”的市场化方式,倒逼企业在业务层面探求低碳转型。 那么,全国碳市场启动的这一年里,成绩单如何?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,在2021年履约周期当中,有2162家电力企业被纳入考量,市场履约率达到了99.5%以上;碳价也从早期的的48元/吨,爬升到最高的62

关注公众号